1、历史沿革
澳门新京ww6692am“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于1998年,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2006.01成为硕士点;2007.11成为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2009.07列入辽宁省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培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2010.11成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拥有“装备制造综合自动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009.11);“物联网信息集成技术”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11);“物联网环境监控技术”辽宁省工程中心(2012.11)。“自动化”本科专业是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2009.12)。
2、凝练研究方向,组建创新团队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以学科学术前沿课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强化学科特色、注重工程实践与应用研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互依托与支持的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复杂系统建模、优化与控制,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和先进网络控制技术等4个稳定且具特色的学科方向。
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致力于智能检测及传感器网络技术、工业测控及控制装置、嵌入式系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复杂系统建模、优化与控制:致力于具有连续与离散和静态与动态耦合、信息冗余或缺省的复杂工程系统问题研究。
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致力于模式识别的基础理论及其在图像视频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先进网络控制技术:致力于网络控制系统的量化控制、故障检测、容错控制及控制器设计等问题研究。
该学科针对主要研究方向,培养与引进并举,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团队现有人员学科团队现有人员共4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7人,占64.3%;教授9人,副教授23人,讲师10人,高级职称占76.2%;具有博士学位38人,占90.5%;具有留学经历的教师7人。目前,学科梯队业已形成一支以博士和高级职称为主体的科研团队。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先进工作者1人,2人分别获得“兴辽英才”教学名师和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十大科技英才2人、沈阳市创新型领军人才1人,沈阳市优秀专家2人,7人入选省高校优秀科技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8人获得沈阳市人才专项基金资助,3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该学科带头人原忠虎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负责人。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历任澳门新京ww6692am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科技处处长、副校长,兼任辽宁省系统仿真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
他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电子信息理论、技术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教材6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累计主持或参与承担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863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科技计划课题4项,市科技计划课题6项。5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老工业搬迁区宜居环境建设规划设计与示范(研究方向)”(60万元),辽宁省科技计划“大型钢结构智能焊接设备推广”(10万元),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50万元),沈阳市科技计划“地铁运营环境感知与安全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20万元)、“沈阳市智能监控技术重点实验室”(30万元)等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作为主持人正承担沈阳市“沈阳商贸物流网络平台”(138万)、“基于空气质量数据和区域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的沈阳地区雾霾成因源解析与风险管理研究”(50万元)等科研课题。先后荣获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优秀专家和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3、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工程应用
该学科一直坚持理论创新、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扎实的从事科研工作。近5年来,学科团队累计主持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计97项,科研经费总计142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科研经费282万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项,科研经费10万元;其他国家级纵向项目7项,科研经费208万元。省级科研项目40项,经费321万元;其它纵向及横向课题共计39项,科研经费605万元。人均承担科研项目2.3项,人均科研经费33.9万元。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项,沈阳市科技进步奖3项。学位点发表论文共计233篇,其中SCI检索论文46篇,EI检索论文145篇,人均发表论文5.55篇。编著专著5部,出版教材16部,人均撰写专著或教材0.5部。获知识产权85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55项、软件著作权25项、外观设计1项,成果转化转让合同金额总计107万元。
在复杂系统建模、优化与控制,带宽受限网络系统动态量化控制方法研究,基于自主网络的复杂系统协调容错控制研究,基于自主网络的复杂系统协调容错控制研究,带宽受限耦合非线性多自主体网络小增益控制方法研究等方面,提出国际领先的理论与解决方案,发表SCI论文20余篇。在无人机智能化视频监控嵌入式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车辆动态监控与诱导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技术研发过程中研制出数十台(套)高技术产品: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样机、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样机、车载动态导航终端样机、一种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中继器、一种面向地铁运营环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终端等。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特别是大型钢结构自动化焊接设备曾分别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辽宁省发明创造二等奖1项,所研制的自动化焊接设备已经销售到印度和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科低成本高密度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验室,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完整物联网框架下涵盖环境空气质量无线传感器终端、数据通讯链路和应用端大数据分析服务业务等较为完整的体系化技术产品与数据服务业务,具备快速定制化开发以及数据传输接入服务能力。与现有技术与产品相比,本项目技术产品具有“无网线”、“无电线”、“低成本”、“定制化”、“智能化”和“免值守”六大突出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前瞻性。准备转化的下一代低成本高密度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已完成定型后超过6个月的在线连续运行,并进行了多种型号无线传感器终端的小批量试产。
4、注重人才培养,强化社会服务
长期以来,学科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提高教育质量。注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通过强化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和科研能力训练,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教学、科研环境逐年改善,设有辽宁省科技厅、财政厅、发改委审批的3个省级科技平台。下设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西门子先进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焊接自动化等实验室;以及复杂系统研究室、焊接自动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具有中科云创(北京)科技澳门新京ww6692am等5个教学基地。有长期合作协议,能满足教学需要,每个基地均有导师,指导能力、实践经验较强。教学科研实验室用房建筑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使用面积达到1800平方米;固定资产设备总值超过1600万元,其中主要设备总值达到1561万元。
近年来,研究生人均发表学术论文或获得知识产权2篇(件)以上。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集成电路大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A类等国家级、省级奖项数十项。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学校优秀论文。
学科所属实验室重大仪器设备进入沈阳市科技局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网,面向社会企事业开放,其开放运行得到政府三项经费的资助。实验室现有现场总线高级过程控制系统、罗克韦尔三层网络平台、智能机器人等的先进实验设备,与宝马汽车生产线配套装备在技术上相吻合。多次组织相关人员与华晨宝马汽车澳门新京ww6692am等企业开展互访、参观和考察,为华晨宝马公司新员工、车间生产段长及车间技术工人开展电工技术及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网络化控制系统、综合自动化与系统集成等技术培训近40期,累计培训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与西门子(中国)澳门新京ww6692am工业业务领域工业自动化集团合作,联合组建了西门子-澳门新京ww6692am先进控制技术联合示范实验室,所采购的设备均达到生产安全标准,其配套的虚拟系统可以为企业项目优化及改造提供实验平台。通过设立开放基金、设立流动人员编制、对外人员互访、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逐步加大实验室的开放运行力度。

装备制造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宝马培训

城市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验室

研究生参加全国双创周会场沈阳日报记者采访